|
長時間戴口罩不舒服怎么辦?隨著大規模復工,相信很多小伙伴,像微醫一樣,每天都戴口罩很久了。結果,各種不適接踵而至:鼻梁、耳后穿得很疼,重慶口罩覆蓋的地方都是紅色的但從目前情況看,長期戴口罩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。為此,微君醫生組織了幾個小方法,幫你緩解長期戴口罩帶來的不適。 我們可能看到一些前線醫務人員脫下口罩和防護服的照片。額頭、鼻梁、眼睛下面都有很深的勒痕,讓人很傷心。事實上,這種現象也被稱為“醫療器械相關應激損傷”,是指用于診斷和治療的醫療器械引起的應激損傷。 對于普通人來說,雖然不會造成這么深的劃痕,但戴久了(4個多小時)還是不舒服的。這主要是由于鼻梁、顴骨和耳朵的真皮較薄,且缺乏脂肪層緩沖,因此容易造成壓力性損傷。 在這方面,我們可以考慮這樣做: 一、用3M人造革粘貼在易產生壓痕的部位 3M人造皮膚對經常長粉刺的人來說并不陌生。它是皮膚治療過程中的一種臨時性傷口保護覆蓋材料,又稱“人工燒傷(創面)覆蓋材料”,由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。 這種材料不易過敏,密封性好,有彈性,因此適合貼在面部容易造成壓痕的部位,能更好地分散局部壓力。 二、戴口罩前,在受壓部位墊上棉布 可以在高壓部位墊紙巾、化妝棉、醫用紗布,也可以在口罩的鼻夾上貼創可貼,有助于減少長期戴口罩造成的皮膚摩擦。 三、每2-3小時更換一次面罩位置 在衛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建議不要戴太久口罩,每隔2-3小時取下口罩或適當改變口罩位置,以降低局部壓力。 四、戴上頭巾或繃帶面罩 無所不能的網友想出了一個辦法,用牛奶盒手柄“改裝”口罩,將戴耳朵的款式轉換成戴頭的款式。確實不容易壓迫耳朵,而且可以戴很長時間。此外,繃帶口罩也可用于低風險暴露,這也有助于減少耳后皮膚的摩擦和壓力。 上一篇口罩的標準是什么?下一篇教你辨別劣質口罩的方法 |